日志 - 我的藏经阁

中国鸽界未来的思考

来源:汪佳驷    发表时间:2007-06-06 10:51:26   浏览数:603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中国鸽界未来的思考

                                                                文/ 汪佳驷       编辑/安仓
     一直想写这篇文章,可总感觉自己思路尚不够清晰,又觉得自己所思考问题症结针对性太强,曾一直搁浅。但终决定仓促成笔,与有识之士共勉。
     赛鸽品系的育成与出现
很多人感叹目前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系。所谓品系,是赛鸽的血统体系,是拳头产品,又是商标。老的血统扔了、丢了,新的血统又没有,于是乎拿来主义盛行;于是乎又有人感叹现在是功利主义太强,没有人耐心育种了,所以没有中国的血统。
    说目前中国没有自己的血统,也许不算为过。可是怪罪说是没有人耐心育种造成,我却不敢苟同。我一直深信,品牌赛事与品牌赛鸽实在是因果关系、是唇齿关系。现在中国的赛鸽距离定位的混乱、是不能产生品牌鸽的根源。中国赛鸽赛事距离的定位不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几个俱乐部的事情,必须由中鸽协与各省鸽协提倡、引导、确立。如果把赛鸽育种比喻成树木果实,正确定位的赛距与经典赛事则是成就树木的水土。没有水土,怎有树木,鸽协鸽会当育水土。让我们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洲的角度分别看看赛距、赛事与品系的关系。
   中国大陆,“李种”“汪种”曾经辉煌。且看当时的背景、大环境,推崇的是1000KM,追求的是超远程。十多年前,初识赛鸽的滋味,到处托人索鸽,单位司机的姐夫恰恰是港城的赛鸽好手。司机朋友说:“姐夫要调到深圳工作几年,鸽子要处理,应该能要到送你几只。不过,据说姐夫正在放2000公里的比赛,如果这几天有鸽子回来,这鸽子就值钱了,深圳的工作也就辞了不干、不去了。”可见当时2000公里的名次鸽子是何等价值,甚至能够担托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可是如今呢,不要说超远程的鸽子送都少有人要,就连卖得最火的“巴蜀鸽后”的主人都拿出大手笔去买“洋鸽”了。正是因为过去我们定位在1000KM以上的比赛,越远越要归、越要稳,所以就越发的需要血统,于是“李种”“汪种”便产生了,于是李梅龄的70号,上海的西宁×号,四川的“巴蜀鸽后”等等大名鸽也就产生了。可是现在的国情,大家都在追求500KM内的快速鸽,1000KM以上的距离一是比赛较少,二是参赛鸽数每年下降,三是比赛奖金微不足道。即便是1000KM的比赛,也是参赛费用高、比赛奖金低,获奖鸽也无人问津。说实在的话,500KM之内的比赛,分秒必争,变化因素太多,对鸽主管理的要求更甚于血统育种的要求。看见过500KM不同的比赛前十名会出现相同的环号吗?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冠军,每年冠军脸孔都在变。
    再来看看台湾。台湾的好鸽有没有,多不多?夸张一点说,天下的好鸽一半以上都被台湾人买走了。可是买了几十年的鸽子,台湾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种系呢?台湾人不会育种,还是台湾人不想育种,甘做拿来主义者?非也。答案非也。台湾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目前台湾赛鸽的距离局限在200~400KM,而恰恰这种距离的比赛对鸽主管理的要求更甚于对种鸽要求。另外台湾只搞幼鸽赛,缺乏育种的客观检验环境。短距离比赛结果千变万化,特别是海翔,首关千把羽,五关下来全军覆没或残存十几羽、几十羽的比比皆是。一只鸽子只有翔能尚未完全成熟的当年才有那么几次短距离的比赛生命,比赛结果实在难以验证育种效果。于是乎,种、用别人的好了,管理用药自己却要十二分精神打点。所以说,台湾有的是好鸽子,却没有自己成熟的种系。赛鸽育种,特征千变万化,可是最重要的性能不会离开归巢能力与快速。
   我个人一直认为,血统与管理的关系二者虽然缺一不可,但是短距离的比赛中鸽主的管理更重要,是鸽主占70%,血统占30%;中距离比赛各占50%;长距离比赛鸽主占30%,血统占70%(700~1200KM);1500KM以上的比赛血统偏至少要占到90%以上了。因此把比赛定位在1500KM以上,便会自然产生“李种”“汪种”,相反,把比赛定位在500KM以内,便会出现无种的现象,那么把比赛定在700~1200KM会怎么样呢?不言而喻,会出现血统为主,鸽主为辅的局面。简单地说短距离比赛不好,或中距、长距、超远程的比赛不好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要打造自己的品系,就应该将重点比赛定位在700~1200KM。超远程虽然更易打造血统,可是超远程毕竟有点偏离了我们快生活的节奏,超远程血统的快速性能也颇有质疑的余地。
   让我们看看血统旺盛,卖鸽最火的欧洲,他们的赛事定位是什么?巴塞罗那、达克斯、帕匹那、波城、马赛、卡奥尔、利摩日这些经典赛事无一不是700~1200KM,再看看日本的赛事,樱花赛、东日本1000KM,各地连盟地区N赛等等重要比赛莫不是800~1200KM,日本国土狭长,鹰鹄盛行,可是日本鸽界依然坚定地把重要赛事定位在1000KM左右。如果不是每年6月末7月初的梅雨制约了日本比赛的季节,相信日本的比赛会跟欧洲一样红火。
前几天读到文章,言及正大集团的谢炳先生表态希望赞助湖北省5年千公里幼鸽大赛。发言中、将品牌赛事、品牌赛鸽、赛鸽育种、赛鸽文化联系在一起,同感之情,读后油然而生。
因此,我对中国鸽界未来的思考,第一就是要将重点比赛定位在700~1200KM以上。所谓重点,就是策划、宣传、组织、奖金重点倾斜,以便引导、造势。同时也是为打造品系营造水土。当然赛距定位这项工程断然不是几个人,几个俱乐部能够做到。中鸽协、省鸽协责无旁贷、当高瞻远瞩、策划成事。
   有了赛距定位之后,第二要做什么?第二要确立中国的经典比赛。所谓经典,务必要体现科学性及价值观。国家赛有了总比没有好,可是目前国家赛覆盖区域过广,受地形、风向、气候、温度、湿度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实在难以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何况最终国家赛的名次揭晓居然需要几个月到半年,这种效率同样使国家赛的价值缩水。多分析借鉴欧洲、日本的经典比赛,一定会让人有所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地域宽广,实在是赛鸽的风水宝地。可是目前的赛制、赛事杂乱无序。举个例子,我居住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今天是12月19日,可是到现在2003年江苏省有几场比赛,什么距离,在什么时间都一无所知。比赛时间不确定,育种、训练、参赛计划便缺少针对性,使得无从落手。因此,比赛是东一锤,西一锤。我们的赛鸽生活也是杂乱无序。说好听一点,中国赛鸽赛事,近几年百花齐放、热闹非凡,说的难听一点,这几年中国赛鸽赛事一片混沌、杂烩一锅。
第三,未来中国鸽界应该重审现有的品评制度。巴塞罗那冠军、中国700KM品评冠军、中国700KM联赛冠军让您选择,您会选择哪一个冠军呢?品评更应该体现价值而不应单单倾斜于审美观。想一想欧洲的各国最佳长中短距离鸽舍评比,欧洲的每年度各距离鸽王评比;再看看日本的每年最佳优秀鸽舍评比,总理大臣杯评比,日本的翔道评比,目前中国的品评制度有点落伍,是在浪费有限的资源。品评的内容制度应该更体现价值,引导消费趋势。冠军年年有,广告满天飞,一朝夺冠,挺胸凸肚。
   一个企业的品质体系运行,产品质量的好坏,单靠自己宣传,实在是让人难以取证,难以信服。但是如果这个企业取得了ISO9000的认证了,我们就不用去调查它,可以80%以上放心地购买它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ISO9000是质量体系运行的一种标准模式,能取得该认证,是说明企业是在这种标准的模式下正常运行的。其实赛鸽也是一样,如果有一种能够体现运动精神、体现价值的铭鸽、鸽舍评比标准,买卖信鸽也就不会仅靠自我吹嘘,市场也会变得相对有序,靠信誉买卖的文化也可期望在信鸽交易中衍生。有了正确定位的比赛,有了科学组织,多年持恒的经典比赛,对这些比赛的结果,对铭鸽,对鸽舍再建立一种体现价值的评比制度,我相信中国鸽界会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